作者:益友
我接触的精益改善按大小区分,主要有三个等级:
第一个等级是提案改善,包含了对现场浪费、5S管理、标准化等开展的即时性改善活动,其主要的参与人员是组长和员工层;
第二个等级是课题改善,主要是针对生产线效率提升、品质或技术难点的攻关等,主要的参与人员是管理和组长层;
第三个等级是项目改善,难度大,需要参与的部门和人员多,比如新客户别的导入、现场布局规划等,主要的参与人员是决策层和管理层。
这三个等级的改善最难落地的是课题级,因为它既缺少提案级的群众基础,又缺少项目级的行政力量支持,最主要的是部分人员还会有抵触心理。那么在各级改善中,该如何调动人员的积极性呢?
哲学共有。我们常说思维方式决定行动,现场人员配不配合关键在于他是否认同精益改善,能否理解改善的最终目的是什么,所以在开展课题之前,要不定时到现场进行思想灌输,同时要组织课题启动会,明确改善的目标和大致思路,并确定改善的口号,每次开会诵读几遍。
步调一致。要换位思考的表达目标,此举的主要目的是调动相关人员的主观能动性和收集全员智慧,特别是在做生产线效率提升的课题时,员工才真正是问题宝藏的挖掘者,他们更是现场声音的发出者和接收者。所以一定要收集他们知道的浪费点,调动他们的改善积极性。
权责分明。主要是针对改善现场的管理者,开展课题改善一定需要有能力的主导者,也需要有权利的管理者支持。因此,开展课题时要组建临时小组,每一位成员都要有一定的分工,这样开展过程中才会互相配合的攻坚克难。
成果共享。不可否认的是,大多数人做一件事情都会想自己做了之后能否成长和收获。所以在课题开展前就要说明这个问题,规划共同的理想蓝图。比如我们用心改善可以得到员工的感谢,提升生产效率可以降低加班强度。再如课题中的提案分享给作业员,最后如果有奖金可以买些礼品送给支持我们的人。
持续改善。课题达成目标后并不意味着结束,需要不定期的到现场询问操作人员和管理是否有不合理的地方,并持续的跟进改善,这个工作至少要持续一个月以上。
人本精益文化始终坚持以人为本,我们在做改善的时候要在人本的基础之上,打造安全、便捷、省力的生产现场,实现人尽其才、物尽其用,创造最大的价值。星星之火亦可燎原,期待优秀的精益种子们共同扎根现场,持续改善,扬人本之帆,航精益之海。
【编者按】
讲述精益人自己的故事,探究不一样的人生,尽享改善之美。《精益故事荟》是为精益人搭建的一个演绎所知、所行、所悟、所得的舞台。每个故事的背后,都有着精益人拼搏的身影,更有一个鲜活的灵魂——那便是精益思想!
益友们,来吧,说出你的故事,你的精益之路不再孤单!我们与你同行!!
感恩有你
让精益流行起来
使企业活得更好